中国民主建国会泸州市委员会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5-09-17 20:52:28  阅读数:1759人)【字体: 】 

我市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历史文化、名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长江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以空、路、铁、港为基本构架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趋于完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城三大城市名片的品牌优势不可复制。但是,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旅游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效应不强。我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酒城三张名片,但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影响效应尚不明显;我市旅游产品种类较多、特色鲜明,但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二)开发档次不高。我市旅游业发展起点低,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众多旅游资源要么尚未开发,要么呈粗放型开发;景区内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较低;景区之间交通不畅、衔接不紧、互补不力,旅游景点布局分散、格局雷同,难以形成泸州旅游资源的规模集聚效应。

(三)宣传力度不大。我市旅游业在宣传促销方面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宣传内容不规范,没有鲜明响亮且能体现泸州特色的宣传口号;宣传模式较单一,没有形成有声、有影、有图、有文的立体综合营销格局;权威媒体介入不够,导致宣传的覆盖面不大、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强,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四)管理体制不顺。全市景区景点的管理和建设分属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对景区的建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真空或交叉,县区之间、部门之间力量整合还有待加强。

 二、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立足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城市品牌效应,突出“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主题,抓住并运用好“一级一城一区一角”四大政策机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我市旅游业上档升级。要在通盘考虑全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高起点制定调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切实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的格局,避免因各地各自为阵而出现同质化竞争,导致无序开发或雷同开发。利用乌蒙山扶贫开发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政策优势,尽快出台生态旅游景区控制性规划,打造一批精品生态旅游景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规划时,要注重景区特色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景区与景区之间优势互补、景点与景点之间相得益彰,打造四季各有特色的看点,避免出现明显的淡旺季,造成资源浪费。

(二)整合资源,强力打造。充分利用我市较好的旅游基础条件和内涵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科学整合,梯次布局,分类打造。重点打造知名度较高的老窖窖池、张坝桂圆林、黄荆老林、佛宝森林公园等不可复制的旅游景点,形成一级骨干旅游景点和线路;加快开发尧坝古镇、二郎酒镇、江阳方山、纳溪天仙硐等拥有独特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合理补充一级景点间的空白,丰富我市旅游开发内容;利用我市两江四岸的打造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沿江休闲景观和农村观光农业等旅游景点建设,形成城乡结合、城景相映、人文自然相融的旅游景点集群。要注重突出“中国酒城”独具特色的旅游魅力,通过梳理、挖掘、再现泸州酒文化的文明遗迹和历史内涵,把长江滨江路沿线至国窖窖池、国窖广场及辐射区域整体打造成为一个“酒文化”综合体旅游项目,建成中国名酒文化广场,提升“醉美泸州”形象。要注重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以忠山公园、烈士陵园、钟鼓楼、报恩塔、枇杷沟大河街明代墙、百子图文化长廊、小市古城等历史文化景点为节点,把城区改造与历史文化的延续保护相结合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打造,形成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在支撑和外在影响力。

(三)强化宣传,彰显特色。立足泸州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要素,建立区域联手、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宣传促销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大泸州旅游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文化领域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推出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且能展现泸州旅游形象的文艺作品,通过权威媒体广泛推介传播,提升泸州旅游的知名度。统一制作一批包括光盘、画册、解说词、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规范泸州旅游宣传内容;在主要街道、主要景区、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区域设置广告标牌或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建设泸州旅游展示厅,制作旅游实景沙盘,发行“中国酒城”个性化邮票,以声、光、电、图等多种形式宣传泸州旅游资源,展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魅力。加强与区域内外尤其是周边城市的联合营销宣传,共同开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

(四)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市委、市政府应把旅游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推动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规范对旅游行业的有序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综合协调、指导监管、整合资源、聚集力量的主导地位,明确管理主体职责,形成市、区(县)上下互动,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应组建泸州旅游发展集团,为我市旅游重点项目进行投资、融资,实施对相关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包括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开发经营泸州旅游商品、纪念品等。应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将旅游发展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拓宽旅游开发的投融资渠道,引导和调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加快构建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网络,增强景区之间的衔接度,架通景区之间方便快捷的连接线;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景点的观赏性,打造泸州旅游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推动泸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文为泸州市政协七届二次大会发言材料:执笔者:谢华——民建泸州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打印此页   编辑信箱   关闭窗口   收藏本页  

关于对《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文的讨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本站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暂时没有人对该文章作出评论 或发布的评论未通过审核 !




网上大名:   (注意:在本站发表评论需要网管审核!)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验证码:   

        
 


  办公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南路10号党派大楼

请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2010-2012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建国会泸州市委员会  本站文章,未经制授权,严禁转载

备案号(蜀ICP备15029416号-1)  发文统计  本站留言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