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有情怀的民建人
胡浪波
是年恰逢民建成立75周年和民建四川省委成立40周年,作为一名民建会员,自己感到无比的自豪。75年的峥嵘岁月,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们广大民建会员而言,却弥足珍贵,意义深远。回想三年前,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那天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我欣喜地抚摸着会员证上的那枚闪耀的钢印章,一股油然而生地荣誉感扑面而来,从那时起自己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立足本职的调查研究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这个光荣的集体争光添彩。
争光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案例撰写、司法建议、新闻宣传、文体特长、调研论文,关键要从自己身上找到闪光点和感兴趣的地方,总有适合自己给单位争光的机会。对我自己而言,自己喜欢将思考的痕迹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载,学术调研自然成为我自己选择的方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学习工作的基础,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工作。调研工作涉及古今中外经验的借鉴,各种观点的“碰撞”。作为民建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把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调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五个坚持”“四种精神”“三个与时俱进”“六个共同价值理念”等优良传统教育和建设发展规律的学习,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既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影响,确保调研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切实防范调研领域的意识形态风险,在调查研究中绝不允许出现不讲政治的杂音,尤其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
75年光辉历程,75载壮丽辉煌。中国民主建国会走过了75年的岁月,75年的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不断战胜困难过程中前进。调查研究工作也是一样,面对困难,我们广大民建会员要投身新时代,坚持有为才有位。回想自己近年来参加各类学术论文创作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多少次,将辛苦写好的数千字文章狠心删除,重新构思;多少次,在半睡半醒中突然灵光偶得,急忙打开电脑,匆匆记载;多少次,在周末早早来到空无一人的单位,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内,闭关撰写文章。一路历练而来,更加坚信了自己的信念:想要获得多少的成绩,就必须有多少的付出。
从2016年第一次参加国家级各类学术论坛征文以来,至今已五年有余,自己撰写的《思维导图: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逻辑径路—以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相结合为视角》等学术论文先后获得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该篇论文系当年四川法学法律界唯一篇获得“董奖”提名奖的作品);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第十四届、第十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一等奖等三十余项国家级奖项。
成绩的获得,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与单位的重视、组织的关心密不可分。
每次获奖,我所在的民建支部群里总是一片点赞之声。民建市委领导也常常给与我鼓励,告诉我调研工作大有可为,让我好好努力。在组织的关怀与激励下,我开始关注更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尝试着撰写社情民意、提案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参政党成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当代的法学青年,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谆谆教诲,不负芳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 作者:胡浪波—民建泸州市市属五支部会员,泸州市江阳区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